陶安祥:亞星錨鏈要做系泊鏈世界冠軍
2013-02-01 08:40:22 來源:靖江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亞星錨鏈(產品庫 求購 供應),國內外造船、航運、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三大領域公認的“世界優秀工廠”,曾經連續10多年年增長50%,趕上和超過了世界同行100年的發展水平,擁有大部分國內錨鏈市場和50%的國際市場份額,近幾年來海洋系泊(產品庫 求購 供應)鏈產品更是做得風生水起。
陶安祥,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個曾經起早貪黑做著低端活計的企業家,以一心做大做強“亞星”的激情與豪情,歷經打拼和跳躍式發展,迅速成為靖江首家A股上市企業老總、世界錨鏈行業的領軍人物。
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成為系泊鏈(產品庫 求購 供應)世界冠軍
記者: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你是如何應對挑戰的?有什么收獲和成果?
陶安祥:盡管全球造船工業大滑坡,亞星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這主要得益于系泊鏈在產品結構中的比重逐年提升,船用錨鏈已從主要位置退居其次。2012年亞星系泊鏈生產了3萬噸,上升了30%左右,2013年估計會有4萬噸,今后還會穩定增長。
這兩年亞星錨鏈的最大收獲是海工產品系泊鏈的國際市場份額越來越大,2012年,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巴西石油等國際頂級公司都采購了亞星系泊鏈,我們的市場空間一下子放大了,這是我現在最開心的事,我們的轉型升級已經初戰告捷。
記者:說到系泊鏈,你很興奮,也很有成就感,當年你為什么選擇去做系泊鏈產品?
陶安祥:未來是海洋經濟時代,海上開采石油這是鐵定的事實,像巴西石油公司今后幾年要投入2000億美元進行海洋工程,可見系泊鏈市場是長期的,空間很大。我們一直堅持這樣的判斷。但是系泊鏈產品門檻高、風險大:鎮江錨鏈廠1992年開始花了12年時間都沒有形成產業化,只做了幾個小單子,國際市場沒有訂單;日本一家企業生產出系泊鏈后遇到質量索賠,慢慢退出該領域。
2004年,我們下定決心要排除萬難做系泊鏈,我在公司會議上講:這樣高難度、高技術含量的鏈子不能不做,我們已經是船用錨鏈的世界第一,如果不做系泊鏈,我們就是大而不強!轉型升級的方向就這樣確定了,并且我們是咬定目標不動搖。2005年至2007年,我們的R3、R4級系泊鏈出來了,獲得了訂單,但都是小項目、小業主;2008年至2010年經歷金融危機,系泊鏈訂單幾乎是零,但我們對系泊鏈的研發、技改一天也沒有停過;2011年時,海工市場恢復,我們的堅持,換來源源不斷的國際訂單。
記者:“轉型升級”是個熱詞,你在推動企業產品轉型升級中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陶安祥:轉型升級其實是企業的長期行為,是永恒的主題。亞星錨鏈在轉型時不過沒有這個詞語而已。我覺得,企業轉型升級離不開三大要素:明確的方向目標、強大的技術支撐、充足的資金支持。
先要有明確的方向目標,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海洋系泊鏈是亞星錨鏈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動搖。接下來,要有技術力量,我們自己搞研發,成立了以寶鋼首席專家為組長的科研組連續攻關,在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工藝、熱處理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大量驗證,終于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系泊鏈領域長達30年的壟斷。轉型升級,喊幾句口號無濟于事,還必須要有大量的投入。錢從哪里來?必須要有非常好的融資平臺。我們那時就想到了上市,2010年底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資金20多億元。有了這筆錢,搞轉型升級就有了強大的資金后盾。實踐證明,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記者:在海工系泊鏈產品上,亞星錨鏈在國際上處于什么位置,有什么目標?
陶安祥:我這一生有兩件事要完成,一是做船用錨鏈的世界最大、龍頭企業,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二是讓亞星成為世界上系泊鏈最重要、最主要的供應商。現在西班牙公司的國際市場份額比我們大,但客戶都認為我們的技術、質量最好,我們已經讓市場證明了實力,亞星錨鏈會有一天成為全球最強,這個目標在我身上一定要實現!